关于贴对联的时间,民间说法挺多。有朋友开玩笑说,贴早了怕福气提前用完,贴晚了又怕福气赶不上趟。其实这事儿真没这么玄乎,关键得看传统习惯和实际需要。记得小时候住胡同里,家家户户都是踩着梯子贴对联,有人家腊月廿三就开始张罗,也有人家非等到大年三十下午才匆匆忙忙贴。现在住楼房了,倒是常看见正月十五了还有人家门框上红彤彤的。
-
传统节点最稳妥
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里,除夕当天贴对联最正统。按农历算,这时候旧年将尽新年即至,刚好借着换对联的仪式除旧迎新。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特意选在午时贴,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能压住邪祟。不过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,倒不必非卡着时辰不放。腊月廿八到除夕这几天都能贴,只要别拖到正月初一就行——毕竟初一讲究不动扫帚、不碰刀具,要是这时候再搬梯子拿浆糊,老人家看见了准得唠叨。 -
南北方差异得留心
在北方,特别是东北地区,小年过后就能陆续见到新对联。这和供暖季有关系——天寒地冻的,浆糊容易冻住,得趁着天气暖和早点贴。南方朋友可能觉得奇怪,怎么有人家腊月廿五就把红纸贴上了?其实这和当地气候湿润有关,早贴能避免回南天让对联发霉。广东那边更有意思,商铺往往在腊月廿六"开油锅"炸年货那天同步换对联,取个"红红火火"的好意头。 -
特殊情况灵活处理
前年邻居家办喜事,九月份就给大门换了副龙凤呈祥的对联,金粉写的字在秋阳下晃眼睛。这种特殊情况就得破例,毕竟婚丧嫁娶属于人生大事,按规矩得用专用对联。还有人家搬新居,哪怕不是过年也得贴"入宅大吉"之类的对联。去年小区里有户人家遭了火灾,重修房子后特意选了立春当天贴对联,说是要借节气转换去晦气。可见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关键看怎么应景。 -
天气因素别硬扛
去年腊月廿九突然下冻雨,楼上王叔非要冒雨贴对联,结果梯子打滑摔了个屁股墩。医生说要卧床半个月,年夜饭都是在床上吃的。所以说碰上雨雪天气千万别逞强,对联晚贴两天不打紧,安全最重要。要是实在讲究,可以先把对联放在客厅供着,等天晴再贴。现在有种带背胶的现成对联,比传统浆糊方便,遇上坏天气也能快速搞定。 -
现代生活新解法
现在年轻人工作忙,经常拖到年根儿才放假。朋友小张去年除夕当天还在加班,晚上八点多才拎着超市买的现成对联往家赶。摸黑贴对联时把上下联贴反了,初一早上被丈母娘逮个正着,这事儿成了他家春节保留笑话。其实要是实在没空,提前个把月贴也没大问题。去年物业搞了个新花样,腊月二十就组织大家集体贴对联,还请书法好的业主现场写,既热闹又解决了独居老人的贴对联难题。
说到贴对联的讲究,倒想起件趣事。前年帮朋友看房子,发现他家春联从正月贴到端午节还没撕。红纸褪成粉白色,糨糊印子结成了琥珀状的胶块。朋友理直气壮:"这叫全年红火!"这话把来做客的北方大爷气得直瞪眼:"胡闹!去年的福气还能跨年续费咋的?"最后还是老爷子亲自动手,踩着凳子把那副"僵尸对联"给揭了下来。
其实什么时候贴对联最合适,核心还是看能不能把心意传达到位。见过把对联当装饰品常年不换的,也见过严格按照老黄历掐着秒表贴的。说到底,这个传承千年的习俗,既要有对传统的敬畏,也得有适应现实的变通。就像现在年轻人爱在电子门铃上贴迷你对联,虽然尺寸袖珍,但那份盼着"千门万户曈曈日"的心情,和古人并没什么两样。